2020/8/8

蔡英文口述疑點

此處僅針對當事人親口發言或間接被引述的爭議問題進行資料整理,文末括弧內為主要參考來源,圖片則出自《政經關不了》論文門三部曲的畫面截圖。


目錄
家庭教育
論文門:美國求學、英國深造、學歷驗證、辯解方式、訴訟心態
其他問題:律師資格、教學經驗、紐約外館、瘦肉精、陳情抗議
 













家庭教育

1. 蔡英文表示父親蔡潔生(1919?-2006)
會「很默默的助我一臂之力……他看到妳快要掉下去的時候,他會拉妳一把……每一次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有人會適時的出現來幫助我;然後再去了解一下背景,原來後面好像跟爸爸都多多少少有點關係。」(2015/03/15民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vOSEp2qXU
蔡潔生經營的汽車公司主要是利用美軍免稅進口的汽車做生意,傳聞曾修理過蔣中正的座車。(2019童文薰)
蔡潔生在中山北路、民族東路交叉口經營的林口、樂馬大飯店土地皆來自黨政要員。(2019童文薰)
— 樂馬大飯店是總統車隊從官邸出發後行經的第一座高樓,旁邊就是美軍營區,而蔡家陽明山的住宅也緊鄰美軍將校宿舍。(2020童文薰)
樂馬大飯店曾有原住民吧女跳樓;住宿過的美籍人士透露,半夜會有人敲門詢問是否需要情色服務。(2019童文薰
— 蔡潔生擔任理事長的「台北市屏東同鄉會」成員有當時的台北市長張豐緒、司法院副院長戴炎輝、以及後來的台大法律系主任戴東雄等人。(2019童文薰)
傳聞蔡潔生曾透過管道請蔣經國下條子,於是蔡英文在馮滬祥的協助下向政大求職,而且總統府秘書長馬紀壯曾為此事攜字畫拜訪政大校長歐陽勛;也有人說是歐陽勛在海霸王餐廳接受蔡潔生的直接請託。(2020彭文正/歐崇敬)
— 避免家庭背景被媒體更多的挖掘和炒作,導出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引發外界的負面觀感,經濟實力雄厚的蔡家向來“低調到不能再低調”。(2011陳文菁)



2. 母親張金鳳(1925?-2018)常告誡蔡英文:「妳做什麼或做錯事,媽媽都可以原諒妳、保護妳,唯獨對媽媽說謊這件事不可以!」(2012/10/04林涵青 http://dgnet.com.tw/articleview.php?product_id=3221&issue_id=3518&article_id=17908
蔡英文覺得自己最幸福的就是一直有爸媽照顧,「在外面闖了什麼禍,回到家裡還有人收拾」。(2001中國時報)
潔生共有四房,然而皆無婚姻關係,蔡英文則為么女;張金鳳負責樂馬大飯店對面的林口大飯店餐廳部,曾有逃漏稅的記錄。(2019童文薰
— 蔡英文性格中有突出的危機意識和潛在的攻擊性……秉性上有被寵壞了的孩子特有的性格特點。(2011陳文菁




3. 康乃爾教授Barceló對蔡英文的印象:「(她)非常渴望成功,而且有決心要成功,我當時立刻就對她印象非常深刻。」(2016東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58ROfABcOs
— Barceló找出了蔡英文在1978、1979就學時的同學錄,證實她將LLM學程讀了兩遍。(2016東森)
— 2019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初選前,蔡英文的民調連續數週都輸賴清德5%以上,最後依然勝選。(2019蘋果)
— 除了延後初選日期、改變民調方式之外,傳聞民調對象的資料是蔡陣營特別提供的。(2020彭文正)
— 蔡英文於2020年總統大選贏得817萬票,有人質疑是利用不透明紙箱的夾層和神奇水蠟筆作票,也有人認為可能是缺乏有效監票機制和使用不正常的電腦計算模式所致。(2020彭文正














論文門

美國求學

1. 蔡英文:「我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念了一年。」(1990/09/30書林《我如何學英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30877?sloc=main

— 美國的LLM是許多外國人讀的法學碩士,原則上不用寫論文,一年內修完學分後還可取得考美國律師執照的資格。(網路資訊

— 維基百科長期登載蔡英文1980年取得碩士學位,隨後在美國多留1年,並考上該國律師執照。(2011陳文菁)

— Barceló教授在2016年接受《東森新聞》訪問時,曾秀出蔡英文1978、1979的兩本LLM同學錄。(2019童文薰)
— 1979年的台灣發生兩件大事:與美斷交和美麗島事件,蔡英文父親要她再念一年(2019童文薰)
蔡英文在1983年5月「留學生回國服務申請登記表」上的康乃爾LLM修業時間記為1978年8月至1980年6月;青輔會的公文中還檢附了一份成績單。(2021彭文正)
根據1984年的政大資料,蔡英文就讀康乃爾的時間為1978年9月至1980年5月,也就是LLM曾重讀一次。(2021彭文正)
 

2. 蔡英文:「各位,那是很好的學校!……那個時候的康乃爾已經十年沒有收過來自台灣的學生,所以他看到台灣的學生他覺得很新鮮,他就問他(?)說:『你是台灣來的?』我說:『是台灣來的。』……因為他已經過世了,我可以跟各位講他的名字叫Barceló……可見他是來自於西班牙。他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學者,如果你有心情去看我的論文的話……」(2019/09/20社群之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KoYB0_b7uE&feature=youtu.be&t=294&fbclid=IwAR2G_vMfsgxKBzwno59vN2hnt9-rYpeYAzmZVTdw2nE51vGhBA-7sT_aooU
— 九天之後,蔡英文認了口誤,表示會向依然健在的Barceló教授(1940-)致歉。(2019中央社)
— 當時的康乃爾沒有其他台灣學生?Barceló是否為當年的系主任?Barceló(的祖先)來自西班牙?網友查證後發現處處是疑點。(2019中時)

— 康乃爾大學知名校友的就讀時間:胡適(1910-1914)、黄大洲(1964-1966)、李登輝(1965-1968)、劉泰英(1967-1971)、張善政(1977-1981)、蔡英文(1978-1980)(1995華視/2004天下论坛/2016台灣英文新聞
— 蔡英文在論文謝詞中提到這位學者,而根據2019年Barceló的發函,兩人雖然討論過相關研究方向,他卻不是蔡英文博士論文的指導者。(2019論文謝詞/
彭文正
— 蔡英文的某些立論雖是從Barceló的文章出發,重新探討,但有曲解其意的現象。(2019童文薰
— 蔡英文1983年版的論文中似乎引用了Barceló於 1984年發表的文章。(2022彭文正)



英國深造

1. 蔡英文:「到了倫敦政經學院後,學院指派了一位指導教授給我。我的老師是非常有名的學者,他寫的有關國際經濟法系列,至今仍是這領域中最完整的論述。但他年紀已大,後來學校又換了一位比較年輕的老師來指導我。」(2011/10/25圓神《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

蔡英文在講座中透露,她先前的指導老師曾向系上抱怨不見她的人影,不知寫了些什麼,於是她問系主任要不要看一下她已經寫好的東西;對方看過她的論文大綱之後便脫口說出:「Bloody hell(該死)!」認為非常不錯,拍肩告訴她不用擔心拿不到學位,並幫她換了指導老師。(2011獨立媒體)
LSE學籍卡上記載兩位指導老師:Leonard Lazar和、Michael J. Elliott。總統府指出Lazar是因年事過高而退休,並強調Elliott在國際經貿領域有其有專業地位,而且曾在美國著名大學指導過博士生。(2019總統府)
Lazar約略是在1968年前後進入LSE擔任講師,沒有博士學位,學術上的發表並不多,蔡英文在論文的參考書目中僅列出他一本似乎以活頁裝訂的作品。Lazar經常不來學校上課,最後被勸退辭職,但應該算不上年近退休的名師。(2019林環牆/網路資
— LSE表示,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指導者是法律系講師Elliott(1951-2016)。此人的學歷為牛津大學學士(BA+BCL),沒有博士學位,當年的研究領域在憲法和行政法層級。(2019理查森/彭文正/網路資

— LSE的一位退休教授表示,Elliott早在1982年間就已離校,1983年任職於英國內閣辦公室的智庫。(2019林環牆

— Elliott曾在1983年2月寫信表示蔡英文即將完成學業,後來還參與了口試,但是沒有替這位「1.5」個博士寫過推薦函。(2021彭文正)
— 負責《時代雜誌》亞洲版的Elliott曾於2004年來台專訪總統陳水扁,討論兩岸關係;剛從陸委會主委轉任國策顧問的蔡英文並未提及對方是她的恩師,兩人也沒有會面。(2020童文薰)
蔡英文在論文謝詞中提到LSE的Brian Hindley博士(1935-2012),屬於貿易政策、保護主義、反傾銷方面的研究者,但是對方並未把她收入門下。(2019彭文正/網路資
有海外學者指稱,Hindley當年在LSE上課時曾提到有台灣學生連「自動出口設限」的定義都搞錯,所以沒讓對方通過資格考。(2020彭文正)
LSE表示,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指導者是法律系講師Elliott,而其學歷為牛津大學學士(BA+BCL)。(2019理查森)
— LSE的一位退休教授表示,Elliott早在1982年間就已離校。(2019林環牆



2. 蔡英文:「我的論文題目就是Safeguarding Domestic Market。」(2011多所大學演講
https://www.facebook.com/twantruth/videos/vb.1962086284059627/631286100965147/?type=2&theater
—不久之後,
蔡英文又自述其博士論文的研究計劃叫做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for Domestic Market。(2011圓神)
— 圖書館最後收錄的論文題目為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2019 LSE
/國圖
— 1987年,第一次有學生引用蔡英文1983年(而非1984!)的論文,但題目多處拼字錯誤:Unfair(或加Trair)Trade Practices(或為Practice!)and safeguard(或為Safegard)Actions。(2020彭文正/石毓智)
根據檢方卷證中的東吳資料,Safeguarding Domestic Market其實是蔡英文1983年6月發表在《政大法學評論》27期的文章標題譯名。(2021彭文正)
蔡英文在1983年5月「留學生回國服務申請登記表」的論著欄位寫有「不公平競爭及國內市場之保護(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博士論文」,但是翻譯有誤,至於發表的時間及地點則是「即將發表於國內及美國法學雜誌」。(2021彭文正)
— 蔡英文在1984年9月親自填寫的「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中
以第二部分的篇名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uards充當博士論文題目,而且通過了政大校方的核實。(2021賀德芬/張惇涵)


3. 蔡英文:
「(論文)打字校稿,整整花了一個月……因為那個年代,我們還是可以用電腦打,然後用printer print出來,可是那個年代的那個軟體沒有那麼好。」(2011/03/17民主沙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DEisWkTUk
蔡英文在論文感謝頁中特別讚美Tina Pei-Wen Sung細心協助打字和校對。(2019國圖)
— 蔡英文的中英文論文內出現許多專有名詞的寫法、翻譯、以及理解錯誤,混亂的目錄格式也令人難以理解,而且原文中至少有444個拼寫錯字,甚至使用了美式英語。(2019/2020童文薰/嚴震生/賈文濤/林環牆/彭文正)

— 針對大量的拼字錯誤,蔡英文認為她使用的是傳統打字機,錯誤在所難免。(2019新頭殼)
— 賴幸媛表示,蔡英文交出論文後搬來她的倫敦宿舍同住,期間曾幫一位年輕助教重謄繕打博士論文,口試通過後則一起慶祝,學成返台前還相贈一台用過的高檔電動打字機,而她自己是在1983年9月搬離倫敦。(2019信傳媒

蔡英文在與高中生對談時表示,在交出博士論文、等待口試的期間,曾幫一位英國同學的論文進行校稿和改英文,因為自己的文法比對方強。(2020民視
在一份不知是1978、還是1983的蔡英文出境申請書上,目的地「英國」的海外親友填的是賴幸媛。(2022童文薰)
根據移民署的特別製表,蔡英文withdraw之後的首次入境日期為1983年6月30日,而且是從舊金山搭機返台;在一份似為此日填寫的再出境申請書上,她表明為了留學,將在三個月之內前往「美國」。(2022彭文正/童文薰)
根據移民署的特別製表,後來姊妹兩人在1983年10月15日出境, 30日回國。(2021張靜)
— 論文的大部分好像都使用了類似Word的軟體排版,兩邊對齊,恐非80年代用打字機所能辦到。總統府發言人則強調是打字機逐頁設定。(2019徐永泰/總統府)
— 楊承亮遍查LSE博士論文,發現蔡英文是「第一個」論文中出現左右對齊的人,但是不像其他1987年之前剛從打字機轉換成電腦的作者那樣完全延用句點後空2格的習慣,據此推估84%的論文是完成於1983年之後。(2021立法院公聽會
歐崇敬指出,論文若為1983年完成,其APA格式應為第2版,但蔡英文的論文資料中出現第3、4版。(2019立法院公聽會
— 蔡英文1983年版論文的參考文獻中出現了1984和1991的資料!(2022彭文正)



4
. 蔡英文:「我有三個examiner,是三個口試委員,因為我的論文是法律跟經濟的混合體,所以一個是我的指導老師,一個是經濟學家,一個是學法律的
」(2011/03/17民主沙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DEisWkTUk
依照英國大學慣例和LSE現行的口試規則,指導教授只能旁觀,無權參與口試(2019彭文正/LSE官網)
— 根據格達費之子2008年LSE學位的醜聞調查,其博士口試有分別來自校內和校外的兩位主考官,其中並無指導
老師(2019徐永泰
— 英國資訊委員會(ICO)表示,揭露蔡英文的口試委員姓名有違個資法,而且可能會對當事人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或困擾。(2020理查森)
— LSE法律團隊負責人在蔡英文並未授權的狀況下,向台灣官員透露兩位口試委員為Michael J. Elliott和Leonard H. Leigh。可是兩人任教於LSE,而且皆非研究國際貿易法的學者。(2021理查森/台灣的真相)

蔡英文1990年尋求升等時在「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中填寫的論文指導教授就是Leonard Leigh和Michael Elliott。(2021論文門記者會)
— 蔡英文的律師又根據其個人印象,在口委名單中添加了研究反傾銷法的律師兼學者Richard Dale。(2021彭文正
— 英國行政法院判決文:LSE意外找到、匆忙提供給台灣的口試委員名單並未被確實查證過。(2022理查森/彭文正)
 
 
5. 蔡英文:「那個律師就說妳的經濟部分寫得不錯,那個經濟學家說我法律的部分寫得不錯。這個大概是有史以來倫敦政經學院最令人驚奇的博士論文考試,最後他們決定給我1.5個學位。(2011/03/17民主沙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DEisWkTUk
— 蔡英文:「
論文委員會決定授予我一個半的博士學位:一個法學博士學位,上面並加註了我『對於國際貿易有很強的學術背景』,相當於半個國際貿易學的博士學位。」(2011圓神
— 三份畢業證書所授予的都只是同一個博士學位!至於無人簽名的學位授予通知書,僅在「法學」之下標註其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法」!(2019總統府)
— 倫敦大學公開表示,不會頒授1.5個學位!(2022呷新聞

— 倫敦大學當年的博士修業規定內容:博士候選人在論文口試通過之後,若是僅需小幅度修訂,必須在三個月內完成,再由口試委員進行核可、並通知校方最終結果;而在兩份合格論文繳交之前,並不會授予學位。(2022彭文正)
— 倫敦大學總圖表示,未曾從校外口試委員那兒收到應繳回的論文原版。(2020林環牆)
— 根據2011英國校方內部調查,卷宗內的記錄表和論文複製表並未被正常遞交出去。(2022呷新聞)
— LSE校評會已正式否認校方持有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口試委員名單與審查報告!(2021理查森/彭文正)
— 倫敦大學表示,早年的口試相關資料通常由轄下各學院保存,校本部僅持有其畢業生姓名、論文題目、學位授予日期。(2021彭文正)
— 倫敦大學雖曾聲稱持有論文審查報告和版權提交表,判定論文是遭到圖書館遺失或錯置,目前已公開承認當年蔡英文的論文沒有被發表!(2020理查森/2022彭文正)

 
 
6. 蔡英文: 「博士論文口試,姊姊特地飛來英國陪我。」(2011/10/25《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姊妹合照的圖說
LSE透露蔡英文的口試時間為1983年10月16日,然而查證發現這是一個星期天!(2019理查森/林環牆)
— 蔡英文在東吳大學作為兼任講師的時間為1983.09.01-1984.02.15,此後則是兼任副教授。(2021立法院公聽會)

— 蔡英玲表示,妹妹蔡英文每天寫3到5頁論文,最後的博士資格考試就是由自己陪同,姐妹倆還在英國玩了兩個星期不過,所謂的博士資格考與論文口試不同,而且一般撰寫論文的速度不會那麼快。(2019蔡英玲/彭文正
根據移民署的特別製表,蔡英文姊妹兩人在1983年10月15日出境、30日回國。(2021張靜)
— 蔡英文的律師改口辯稱考試是在10月17日舉行。(2021彭文正)

1983年10月20日,尚未返台的蔡英文在《聯合報》以博士身分刊登專文,其中竟提到當日新聞;因此如果無人代筆,則蔡英文當時應該人在台灣。(2021童文薰)
10月中旬的英國應已涼意沁人,姊妹合照中卻人人都穿著夏季的衣服
(2019童文薰/彭文正)
合照中的景點似乎不是在英國,而是美國波士頓(2020呷新聞)
— 目前電子書的圖說已改成「我與大姊蔡英玲合影」
(2020呷新聞
 
 
7. 蔡英文:「(口試後)我就以為我已經拿到學位了,結果我又等了半年才拿到證書……我記得我去拿我的證書的時候,我的同學託我拿東西去給他的老師,所以我就拿去給那個老師……他說:『Oh! You are a Doctor, too.』」(2011/03/17民主沙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DEisWkTUk
— 蔡英文:「我什麼時候第一次被人家以博士相稱?……我從台灣回去倫敦口試的時候,我有一個同學——他已經畢業了——他說:「妳幫我帶一點禮物去見我的指導老師。」……(老師)說:『Oh! You are a Doctor, too.』」(2019.09.20社群之夜

蔡英文在1983年10月底和次年3月底之間並無入出境紀錄。(2021移民署
在《政大法學評論》第27期(1983年6月),還沒進行口試的蔡英文已冠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的頭銜!(2019彭文正/童文薰)
— 在《聯合報》專文(1983年10月)和《政大法學評論》第28期(1983年12月),蔡英文還沒正式取得學位就冠上博士頭銜!(2019童文薰/林環牆)

— 蔡英文多次在履歷表中強調生平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順利完成博士學位」,但是兩度遺失學位證書。(2021賀德芬
 
 
8. 蔡英文:「我畢業的時候,我的校長送了我一句話,他說『You are young and promising!(年輕有為)』因為我畢業的時候才26歲啊!」(2013/05/22雲科演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aw2NyS1c0
— 蔡英文:「Dahrendorf有一天就請我們一些比較好的學生去喝茶,他指著我們這一些博士班的學生——快要完成學業——他說我們都是young and promising scholars。」Ralf Dahrendorf是在1974-1984年間擔任LSE院長。(2011民主沙龍/網路資訊)
— 蔡英文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她在兩年內就取得博士學位,27歲回國之後成為了政大最年輕的教授。(2012林涵青

蔡英文是1956年出生,26歲的時間點落在1982年。(2022林環牆
— 蔡英文似乎在1983年8月生日前後親自填寫了兩份再出境申請書,第一份的年齡是26歲、學歷是博士,第二份是27歲、學歷是博士候選人。
(2022童文薰)
 
 
9. 蔡英文:「拿到博士學位之後,我有一種瘋狂的想法:很想把博士論文燒掉,然後從此不再看法律的書,因為我已經受夠了。我四處去旅行,還想到新加坡大學去教書,不知過了多久,爸爸終於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找到我,他打電話叫我回台灣。」(2011/10/25《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https://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522519&page=2
— 蔡英文:「我不太想回家,所以我就開始去申請學校……那時新加坡大學的薪水是一萬英鎊,而且free housing long……我是準備要去了啦!」(2011民主沙龍
蔡英文:「我就寫了一封信給GATT,我問他們說他們需不需要一個從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剛剛畢業、拿到博士的一個young and promising的lawyer(年輕有為的法律人)。最後它的結論是說,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經濟學家、不是法律人。」但是這種說法似與GATT人才需求的實際狀況不符。(2019三立/童文薰
當年的駐英代表房金炎(1931-2008)後來曾多次向人提及,蔡英文畢業之前曾透過黨國大老向外館求職,希望留在英國擔任辦事員(2020彭文正
— 蔡英文的入出境資料(1982/11/11-1984/03/31):1983年6月30日回國之後,僅有10月15日出境、30日入境的紀錄。(2021彭文正
— 蔡英文的東吳任教資料(1983/09/01-1987/07/31): 1984年2月15日之前擔任的是兼任講師,而後在缺乏正式的學歷驗證之下,升等為兼任副教授。(2021立法院公聽會

 

學歷驗證

1.《政大法學評論》第27期:作者蔡英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1983年6月期刊
https://tw.news.yahoo.com/%E7%AB%A5%E6%96%87%E8%96%B0-%E8%94%A1%E8%8B%B1%E6%96%87%E7%B5%82%E6%96%BC%E6%89%BF%E8%AA%8D%E9%80%99%E6%9C%AC%E6%89%80%E8%AC%82%E7%9A%84%E8%AB%96%E6%96%87%E8%88%87%E4%B8%AD%E6%96%87%E6%9C%9F%E5%88%8A-%E6%94%BF%E5%A4%A7%E6%B3%95%E5%AD%B8%E8%A9%95%E8%AB%96-%E5%85%A7%E5%AE%B9%E5%AE%8C%E5%85%A8%E7%9B%B8%E5%90%8C-121337185.html
— 蔡英文於1983年10月才進行博士論文口試, 1984年3月正式取得學位。(2019總統府)

2019年7月19日,教育部僅公開中文書刊之封面、目錄、版權頁,並未提供內文頁,否則應會發現蔡英文還沒取得學位就已使用「國際經濟法博士」的頭銜!而且教育部僅在英文黑皮書的書目資訊加框指明此為1983年的博士論文,卻沒有特別標出這是2019年才上架的個人版本,也沒有提供內含送審著作清單的資審履歷表。(2019教育部)
— 蔡英文1983-1986於《政大法學評論》上發表的相關論文期刊,在國圖皆未提供開架閱覽;數位版也無法輕易下載,必須親洽櫃台。(2019
童文薰/國圖)
— 中文期刊之標題分段、註釋排列與英文論文可完全對應,且未揭露來源,有中英互譯、自我抄襲之嫌。(2019童文薰

— 1984年由蔡英文親自填寫、並經過政大核實正本資料的「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中,博士論文題目和取得學位時間皆與2019年公布的不同!(2021賀德芬)

 

2. 蔡英文:「連國民黨的副主席郝龍斌都承認說這個審查過程是很嚴謹的一個審查過程……不能夠在這個時候去污衊這個LSE的行政當局,或者是來挑戰我們教育部的審查的過程。35年前的教育部,絕對不是民進黨的教育部,更不會是蔡英文的教育部,不是嗎?」(2019/09/22媒體採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Il7L0HrU5Y

— 1983年5月的「留學生回國服務申請登記表」上寫著:「不公平競爭及國內市場之保護(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博士論文……即將發表於國內及美國法學雜誌」。(1983青輔會)
— 蔡英文1984年2月升等為東吳兼任副教授時並未進行學歷查證,而且任教期間(1983-1993)留下記錄的著作中缺乏博士論文。(2019、2021東吳)
— 根據教育部1983年版的「擴大延攬旅外學人回國任教」處理要點,須「最近連續旅居國外三年以上」、「申請時仍在國外」, 那麼1984年之前就已返台的蔡英文理當不具申請資格。(2021童文薰)
— 在1984年9月政大教評會審議的師資中,僅有蔡英文是由校長直接核發聘書、並非經過投票通過的。(2021賀德芬)
— 1984年的「提請新聘教師單」
著作一欄僅填寫三份中文期刊論文,缺乏應已發表的博士論文。(1984政大法律系)
— 1984年由蔡英文親自填寫、政大核實過的「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中,博士論文題目為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uards,然而這只是論文第二部分的標題。(1984/09/28蔡英文簽章、1984/12/07學校蓋印)

— 1984-1987年間,教育部與英國外館不斷有調查的公文往返,其中倫敦大學和外館的回函形式有諸多可疑之處。尤其是1987年在考選部的要求下,教育部重新清查蔡英文的證件性質、入學資格、修業年限、主修課程、學校立案情形等五項疑點,倫敦大學則回函表示蔡英文是「經過研究學程和提交論文題目後」授予博士學位,不可能公布詳細資訊。(2020呷新聞
蔡英文的父親蔡潔生和國民黨高層一直保持良好關係。(2016時報周刊/2019、2020童文薰)

— 幾位當年知情者爆料:蔡英文父親曾透過管道請蔣經國下條子,於是在馮滬祥的協助下,雖一度曾因政大沒有職缺而受阻,蔡英文仍循青輔會系統取得客座教師的身分。(2020彭文正)


3. 蔡英文:「尤其是參與選舉這麼多次,每一次在參與的時候、或者是在任教的時候,都會檢驗、檢查我的學經歷。這已經是做過多少次的檢驗,絕對不會有問題的。」(2019/08/29媒體採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ZyfhIZJGw
— 基於法規的保障,蔡英文僅在2010年向中選會檢附學歷證明文件一次而已。(2019管碧玲/李進勇)
— 和一般外館公證文件相較,2010年補發證書影本在送件流程、認證性質、戳章形式都有可疑之處。(2019童文薰/彭文正)
— 對於學術證件的驗證重點並未涉及內容的審認。(2019外交部)
— 目前唯一一份畢業證書正本似乎是2015年拜託英國高層補發的。(2019總統府/陳水扁)

— 根據蔡英文2019年首次出示時的照片、以及2020年司法勘驗的記錄,推測2015年補發證書的背面原本缺少了應有的編號。(2021林環牆/2022張靜)
 

辯解方式

1. 蔡英文:「我的母校,就是倫敦政經學院,曾經發表聲明,確認過我在1984年獲得博士學位,這個是已毋庸置疑的事情。同時,倫敦政經學院也把我列在他們傑出校友的名單裡面,而且在網站上是這樣子列出來的。所以我不知道為什麼賀(德芬)教授還是要這樣子來質疑。」(2019/08/29媒體採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ZyfhIZJGw
— 2016年1月17日,LSE臉書恭賀校友蔡英文當選台灣第一位女總統,並未加上博士頭銜。(2016 LSE臉書)
— 2016年1月19日,LSE官網出現一篇賀文,其部分內容與施芳瓏協同負責的台灣研究計畫辦公室先前的勝選賀稿雷同,並指出蔡英文於1984年取得博士學位。(2016 LSE官網/
2019彭文正
— 蔡英文被列入校友中的世界領袖名單,並註明是1984年的博士!(2016 LSE官網)
— LSE官網的資料可能來自互聯網使用者,校方對其內容的正確性不提供任何保證!(2019 LSE官網/民報)
— 擔任世界領袖的LSE校友名單中,另一位註明是1946年博士的迦納總統從未取得博士學位!此外,LSE法律系於2019百年慶典公布的校友名人錄中,並無蔡英文!(2019林環牆)
— 2020年1月15日,LSE官網出現一篇關於「前LSE法學博士生蔡英文博士」獲選連任的新聞稿,並未點出蔡英文就是LSE的博士。(2020 LSE官網)



2. 蔡英文:「學位是真的,假不了;有學位就是一定有論文……基本上,我們處理論文都按照當時的規定在處理……我想現在有很多人質疑,也都沒有否認有論文這件事情,不是嗎?」針對有人說政經學院婦女圖書館的論文限閱條件(例如非經作者同意,任何人不准影印、引述)是作者要求的,蔡英文表示:「這個我不知道……當然當然不是我定的……不會是吧!」(2019/09/19媒體採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lGMmWYIv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MiBEOcwtOk
— 收藏博士論文的幾個圖書館都沒有收到正式論文的記錄。(2019
林環牆/彭文正
— 與同期畢業者之其他博士論文相較,蔡英文2019年向LSE婦女圖書館遞交的黑皮書在格式裝幀、內文處理方面都明顯不同。(2019林環牆/彭文正)
— 事後,LSE圖書館表明就是作者自己要求禁止任何部分的複製!(2019
彭文正 
倫敦大學1987年的學歷認證函中強調,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在經過研究學程和「交論文題目」後授予的,卻沒有提到繳交論文。(2020彭文正)
蔡英文的律師和公訴檢察官皆把
1987認證函關鍵句中的「題目」略而不譯。(2021彭文正
倫敦大學先是表示蔡英文的論文可能因為圖書館內部重整而遺失,而後公開承認當年並無口試委員提供蔡英文的論文,因此沒有被發表!(2020、2022理查森/彭文正)
 


3. 蔡英文:「從(10月8日)LSE的這份聲明中,很清楚地說明我的博士學位是真的,當初也有繳交博士論文到圖書館。」(2019/10/08蔡英文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saiingwen/posts/10156131503421065/
— 2019年10月8日,LSE官網上出現一篇文章,聲明蔡英文是1984年畢業於該校的博士,且有論文移交記錄。但是in the press區的發布頁面上只有4篇文章,而且文章中重要機構名稱的筆誤與施芳瓏的書寫習慣相同。(2019 LSE官網/
彭文正
— 2019年10月9日,倫敦大學總圖表示,2011年的確有過一次論文移交記錄,然而圖書館並未加以建檔收藏。(2019林環牆)
— 2011年6月,蔡英文前往英國,拜訪捲入LSE格達費醜聞的
David Held教授前院長Anthony Giddens、以及代理院長Judith Rees。(2019呷新聞)
LSE的官網聲明似乎出自沒有發文單位的校外人士之手,並且曾試圖將聲明轉而連結到校方,但未成功。(2022彭文正)


4. 蔡英文:「我們證明學位的方法或許有不一樣,但是學位都是真的。我的論文在全世界的主要的圖書館裡面所藏的英國的法律論文的索引裡面都有提到。」(2019/12/27政見發表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k2Ix-7m5E
— 根據倫敦大學當年的博士修業規定,在繳交兩份合格論文之前,不會授予學位。(2022彭文正

— 在IALS的《當前法律研究主題列表:英國各大學與技術學院攻讀學位的學生進行中之研究主題》(1981-1988)裡雖有蔡英文的歷年資料,然而不是所有的博士生最後都取得博士學位。(2020李海默)

在東京大學找到的IALS《英國法律研究1905-1984》中,確實記載了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條目,但是前言中提醒資料可能有誤,特別是學位授予日期(2019黃若翔/網友biolenz
— 在英國ASLIB協會於1987年出版的高等學位論文
索引暨摘要中,出現蔡英文的資料。(2022林環牆/黃嘉鴻)
在1983-1985英國皇家經濟學會《經濟學刊》每年全國高等學位論文清單的相關類別中,沒有蔡英文的書目。(2020呷新聞
— IALS以連續編號收藏的法學論文中並無蔡英文的資料。(2021林環牆)
倫敦大學先是表示蔡英文的論文可能因為圖書館內部重整而遺失,而後公開承認當年並無口試委員提供蔡英文的論文,因此沒有被發表!20202022理查森/彭文正

 

訴訟心態


1. 蔡英文:「她(賀德芬)也說過要司法檢驗,那我們就提告,由司法來檢驗(論文門)這件事情。」(2019/08/29媒體採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ZyfhIZJGw
— 賀德芬於當日強調應請法院傳訊蔡總統、儘速審理此案,並請監察院調查教育部相關官員。(2019記者會)
— 手上掌握完整資料的蔡英文並未採取「自訴」,而是需要檢察官費時調查的「告訴」案。(2019童文薰)
自2019年9月4日總統提告一年之後,仍沒有開庭徵兆,最後終於在2020年10月14日首開偵查庭。2021年3月31日,林環牆、賀德芬皆獲不起訴處分,僅彭文正被依加重誹謗罪起訴,而且彭文正同時收到起訴書和不起訴書。(20202021彭文正)
— 總統府正、副秘書長陳菊、劉建忻先後轉任監察院長、考試院秘書長,可能與蔡英文論文門有關。(2020林環牆)
— 彭文正反控「總統府發言人」誹謗其造謠抹黑一案中,張惇涵方面表示並未同意法官向蔡英文和英國校方求證。(2020彭文正
— 蔡英文:「做一個總統最重要的就是說,當人民對他所做的事情有質疑的時候,他必須要負責任的把它講清楚,而不是用訴訟的行動來作為說明的一種方法。」(2011媒體採訪

— 蔡英文:「(論文弊案)在國際間已經被廣泛的來討論,這是一個國家很嚴重的問題……應該有更強的自我檢討的能力,也應該要知所進退。」(2014媒體採訪)


 



 







其他問題

律師資格

1. 蔡英文表示,自己在父親期望之下,「去考了紐約的(律師)執照,考完以後覺得說台灣執照不考好像是一個沒有完成的事情,後來我又去考了台灣的執照。那兩張執照就一直掛在我家的牆上,就這樣子。所以我的考試生涯就結束了,就開始我的教學生涯。」(2011/03/17民主沙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DEisWkTUk

根據紐約州的官方資料可發現,蔡英文是在1987年登錄為紐約州律師,但學歷欄位只寫著「康乃爾大學」,而非「倫敦政經學院」,更未掛上博士頭銜。(2019呷新聞)
— 依照規定,必須在律師考後三年之內進行登錄,因此推測蔡英文是在1984年之後才通過紐約州的律師資格考。(2019童溫層)

— 蔡英文withdraw之後,於1983年6月30日首次從舊金山搭機返台,當時填寫的再出境申請書上也寫著三個月之內將前往美國留學,因此推測她應該是前去準備律師考試,而且不只考了一次。(2022童溫層)

— 蔡英文回國之後,先後在幾家法律事務所兼職,已知的有1985國際通商、1988聯合、1989萬國和環球商務法律事務所,後者也就是紐約資料中顯示的Taiwan Commercial Law Offices。(2019童文薰)
— 蔡英文曾在萬國負責涉外業務,並且和朋友合夥開律所。(2013顧立雄)

— 1989年9月的《經濟日報》報導:德州投資移民方面的台美合作案聘請了「台灣環球商務法律事務所」的「蔡英文博士律師」為駐台法律代表。但是她當時並無台灣和德州的律師執照。(2019童文薰)

— 蔡英文是1996年才透過特殊的檢覈方式取得台灣的律師資格,2000年正式離開學界。(2019童文薰)


2.
蔡英文:「我回國先到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做助理律師,從校對做起,看律師寫好的合約或法律意見書有沒有排字錯誤。這對我的自尊心是很大的挑戰,因為那時我已經是博士,也是助理律師。」(1990/09/30書林《我如何學英語》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30877?sloc=main
— 蔡英文當年的同事指出,她在國際通商的任職時間大約是1984-1987。(2019童文薰

傳聞蔡英文經常詢問系辦有沒有她的電話,似乎是有關律所事務。(2019童文薰)
— 蔡英文在1986年8月成為公立大學專任教師。(政大)

— 傳聞蔡英文違法兼職的事曾經鬧到開系務會議來討論,於是她在1991年改至私立東吳任教。(2015邱毅)
陳其邁表示蔡英文當年是去東吳協助新設立的碩博士班;而且在她1996「考上」、1997登記律師之前,擔任的是經貿國際法方面的諮詢顧問,而非助理律師。(2015陳其邁



教學經驗

蔡英文:「開始教書的時候,學生跟我都一樣的痛苦,因為他聽不懂我講什麼。通常我開始上課的時候,那個教室都坐滿了學生……上了幾次以後,人越來越少,我也覺得很挫折感……後來我就知道,就是說因為我的mindset還在英文的mindset,而且我的mindset還是PhD的mindset,可是我教的是大學部的學生……研究生也聽不懂我講什麼……我從那種極高度的菁英式的教育,開始去學習怎麼去跟我的大學部的學生溝通……那個時候,你叫我講一句完整的中文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已經太習慣用英文的表達方式,也太習慣你寫的東西都是英文,所以我大概花了十年才把我自己調回來,像今天講中文這樣的情況。」(2011/03/17民主沙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DEisWkTUk
— 蔡英文曾將GATT誤譯為「一般關稅及貿易協定」,「普遍優惠制度」的generalized也變成「一般」,而她在東吳指導的第一個研究生也隨之誤譯為「普通」。(2020童文薰)

吳秉叡曾修過蔡英文的「國際貿易法專題」,經常看不完原文教材。(2017鏡週刊)
傳聞蔡英文忙於外務時,會請人在黑板上代抄資料,而學生不用考試、交筆記或其他作業,就可以拿高分。(2022張靜/Cofacts)
— 蔡英文:「(1986年)朋友叫我去代班一下(經濟部國貿局顧問),結果代班以後變成就是我,一跨入就是15年,」由於龐大的工作量,蔡英文很少到學校上課,只能在假日拼命補課,因此她表示:「我真對不起我的學生。」(2015張瀞文)
— 何美玥描述蔡英文在談判桌上的表現:「每次僵局一出現,坐在主談人身邊的蔡英文就會叫翻譯。她總是要對方慢慢翻,翻成中文,我方主談人就用中文回,再請翻譯翻成英文給對方。」目的是讓大家情緒降溫。(2015張瀞文)




紐約外館

蔡英文:「(紐約辦事處)這個大樓,我們買了以後,現在已經漲了好幾倍了,那你要說誰有那麼樣的願景呢?我告訴你,就是我啦!」(2019/08/17辣台派開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LA7fgGc
— 陳水扁發現此說法有誤,因為大樓的購買、啟用並非在蔡英文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期間;而蔡英文先是強調自己對外館的支持態度,然後才坦承記錯
。(2019民視)



瘦肉精

蔡英文:「我們這個政府,在處理牛肉的問題時,從來都不和我們商量過,不和國會商量,也不和在野黨商量,更沒有告訴我們的社會大眾,它在談什麼,它要做什麼;這種政府是不透明的、是欺負民眾的,對不對?……我們的立場很簡單,只有一個:政府回到談判桌,重啟談判,把所有的事情開誠布公,好好的談一談,讓我們國民的健康有保障、有保護,這個才是我們期待一個政府替我們做的;如果它做不來,我們就叫它下台,那樣好不好?」(2009反毒牛遊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lNtYOb_R4
— 蔡英文於2020年8月28日在府院高層的陪同下,無預警宣布次年起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以及原有狂牛症安全疑慮的30月齡以上之美牛。(2020中央社)

— 2020年12月12日,警方通知長期關注萊牛、萊豬議題的醫師蘇偉碩,其反對言論遭衛福部認定不實而告發;蘇偉碩表示,會聲請將蔡英文列為證人。警方則取消深夜約談,將由檢察官決定是否傳喚。(2020 TVBS/自由)
2021年12月7日,蔡英文在臉書上貼圖宣傳民進黨的錯誤公投信息,將「反萊豬進口」改成「禁止美豬進口」、「三接遷址」改成「停建三接」。(2021蔡英文臉書)



陳情抗議

蔡英文:「人民的聲音不管怎麼大聲,到了凱道就停住了。我身後的總統府離廣場上的人民只有幾百公尺的距離,不過總統府裡面的人就是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政府無能,政府無心,政府無感,政府對人民的痛苦麻木不仁!這就是此時此刻台灣人民普遍的感受。」(2016選前之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NUI3_av7k
— 2016年3月11日,蔡英文表示:「我相信未來的政府也會有(民進黨)這樣的雅量。如果第一次聽不見,你可以大聲一點;第二次再聽不見,你可以更大聲一點;第三次再不回應你的時候,你可以拍桌子。」(2016自由/東森)
— 2017年5月11日,蔡英文表示:「不是你今天看到總統才講啊!你平常就應該講。有人說,我執政為什麼街上那麼多人、聲音那麼大。我的意思是說,你有事情就大聲講嘛!但是我聽到了以後,就不用再繼續再這樣大聲了。」(2017中央社/中天)
— 自從2017年6月30日蔡英文在復興崗遭到反年金改革的團體攔阻車隊、扔擲物品之後,維安範圍提升為3公里,指導原則為「看不到、聽不到、打不到」。甚至
不希望讓總統看到基層員警的身影。(2021葉毓蘭/黃暐瀚)
— 2019年11月10日,反年金改革的黃姓退休警察手持汽笛喇叭,想要攔阻總統車隊陳情,遭到警方包圍,並有受傷員警因妨害公務而加以提告。法官調查案情時發現,當時員林分局曾要求員警遇到推擠就順勢跌倒,然後便可依現行犯移送法辦;由於等同警方碰瓷,判決黃男無罪。(2021鏡週刊)
— 2021年1月22日,方姓退休警察於總統車隊經過時在慢車道上方揮舞國旗,遭嘉義警方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法辦。檢察官認定並未妨礙交通,予以不起訴處分。(2021中天)
— 2021年6月3日(當時已知本土病例總數超過8千、其中149例死亡),為了抗議政府爭取新冠疫苗不力,眾多車輛響應在野黨的臨時號召,於下午兩點行經總統府前長按喇叭表示憤怒。不過,總統府發言人表示,此為政治作秀,造成不必要的群聚。(2021聯合/蘋果/中央社)




(其他資料尚在整理中)